索引号 | 53040020251618166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25-08-20 |
华宁:龙形奇树披“蓑衣”
1982年国内首次发现命名,目前野生仅存19株
龙形奇树披“蓑衣”
——寻找玉溪名木古树系列报道之“华宁蓑衣龙树”
蓑衣龙树外观神似一件可遮风挡雨的“蓑衣”。
□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艾丽 文/图
在华宁县的青山绿水间,隐匿着一种独特而神秘的树种——蓑衣龙树,其学名为蓑衣油杉。作为云南油杉的变种,它在华宁县境内被发现时属于国内首次发现,后被列入野生植物保护名录。因其数量稀少、形态奇特,具有极高的园林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近年来愈发受到各界关注。近日,记者走进华宁县,探寻这一物种的独特魅力与不为人知的守护故事。
初见:
轻摇曼舞尽显灵动之美
初秋,雨后初晴,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草木混合的清新气息。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前行,远远便能望见山间一抹格外醒目的翠绿,那便是华宁特有的珍稀树种——当地人口中的“蓑衣龙树”。
初见蓑衣龙树,记者便能感受到它与众不同的魅力。其造型优美,苍老遒劲的树干宛如游龙,修长的枝条从树冠披卷而下,枝条上密生的扁平线叶层层叠叠,一眼望去,整体外观神似一件可遮风挡雨的“蓑衣”,蓑衣龙树由此得名,既形象又满含乡土温情。
记者来到一株分杈奇特的蓑衣龙树前,四组丫杈宛如一家四口彼此依偎,又各有姿态,透着自然的温情与奇妙。这株树高7至8米,东西冠幅约为南北冠幅的两倍。微风拂过,枝叶轻摇曼舞,尽显灵动之美。
记者问:“这株树在这里生长多少年了?”
华宁县湿地与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主任黄继东介绍,尽管树龄尚未经过专业的科学鉴定,但据村里老一辈人回忆,在他们儿时,这株树便已静静伫立于此。历经岁月的风霜洗礼,这株蓑衣龙树依旧姿态优雅地屹立着,宛如一位坚毅的守护者,默默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变迁。
溯源:
国内独一无二的遗传种质资源
这一山间古树何时有了科学的“身份”呢?据黄继东介绍,1982年5月,西南林学院薛纪如教授到此地考察后,将其鉴定为云南油杉新变种,定名为“蓑衣油杉”,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
蓑衣油杉与云南油杉的区别十分显著:蓑衣油杉主干弯曲且封顶,树皮较坚硬,木栓层不发达;枝条修长而下垂,球果初时向上,成熟后下垂,果鳞先端显著外翻,背面带有锈色微毛;苞鳞先端有三瓣裂片,两侧浑圆,中间一瓣裂片较小而下陷,种翅中部较宽。其树形优美,四季常绿,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更是珍贵的遗传种质资源,如今原生植株十分稀少,就愈发显得珍贵。
这一兼具观赏价值与科研价值的珍稀树种,已被列入《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2022年版)》。2024年,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云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2023年良种认定结果,华宁县蓑衣龙树(云南油杉)通过良种认定,并被收录至省林木良种名录,进一步凸显了其独特价值。
守护:
为野生蓑衣龙树撑起“保护伞”
黄继东告诉记者,经过实地调查和清点,华宁县目前野生蓑衣龙树仅存19株,全部为成年植株。
“由于其物种的特殊性,种子在野外的发芽率极低,野外幼苗的成活率也不容乐观。再加上它具有特殊的经济价值,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华宁县野外自然生长的蓑衣龙树已成为濒危物种。”黄继东说。
为守护这一珍稀物种,华宁县于2020年建成蓑衣龙树保护小区,对当地的6株蓑衣龙树采取原生地保护,使其成为集保护、观赏和科学研究于一体的重要平台。
2024年,华宁县蓑衣油杉极小种群保护项目申报成功并实施,通过在野外蓑衣龙树种群生长地安装太阳能监控摄像头,对仅有的19株野生蓑衣龙树进行24小时全天候精准监控和可追溯保护,让野生蓑衣龙树重新“披上”浓密的“蓑衣”。同时,通过研究种子繁育和推广嫁接繁育两种方式扩大种群数量,确保蓑衣油杉原生地得到有效保护。繁育出的大量蓑衣油杉苗木已陆续被投放到原生地,以促进其健康生长,扩大野外生长规模。部分苗木还用于良种产业发展,实现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
在多方的共同守护下,蓑衣龙树这一珍稀物种已成为华宁的“县树”,作为华宁生态品牌的标志,肩负着绿化、美化城市园林与人居环境及促进乡村振兴的重任。它以婀娜摇曳的绿意,为人们的生活注入别样的岁月静好,一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美好画卷正在华宁大地徐徐铺展。
如今,移植到华宁县城泉乡广场和玉溪瀑布生态公园的蓑衣龙树,经过精心培育,枝繁叶茂。不妨找个晴好的秋日,赴一场与蓑衣龙树的邂逅,在它的“蓑衣”下,聆听自然与守护的故事。
相关阅读:
- 华宁西梅错峰上市受青睐 2025-08-20
- 龙形奇树披“蓑衣” 2025-08-20
- 澄江市双树小学卫生间提升改造项目成交结果公告 2025-08-19
- 华宁四位一体打造暑期素质教育实践新样本 2025-08-19
- 华宁四位一体打造暑期素质教育实践新样本 2025-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