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211254360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21-05-24 |
驻华记者走进玉溪了解玉溪
记者们参观华宁陶
泰国媒体人陈慕筠与大营街社区居民亲切交流
澄江市右所镇吉花社区马房五组77岁村民李绍坤接受采访
5月19日至5月21日,由省委网信办主办、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多语种外宣网站云桥网承办的“驻华记者云南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玉溪。来自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老挝巴特寮通讯社、越南《人民报》等媒体驻华记者,俄罗斯、泰国媒体人,以及海南国际传播中心、内蒙古索伦嘎新闻中心的记者,分别到红塔区、华宁县和澄江市,对玉溪市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专题采访。
红塔区
5月19日上午,红塔区北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书画轩里,社区居民自发组成的民乐队正在演奏。参加“驻华记者云南行”主题采访活动的记者们纷纷驻足聆听,并拿起相机和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的一刻。
在党群服务中心的小花园里,社区党总支书记周希向记者们介绍了园丁小区治理的有益经验和做法。看到老旧小区在党建引领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居民幸福指数明显提升,泰国媒体人陈慕筠感慨地说:“中国人口基数这么大,都能解决好基层社会治理的问题,这是泰国的榜样。”周希对此深有感触:“基层工作千头万绪,面对工作中的困难问题,首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去理解。我始终相信,拉近与居民的距离,才能更好地开展基层工作。”
当天下午,记者们来到了大营街社区,社区党总支书记颜伟向大家介绍了社区产业发展情况和居民共同致富的经验。玉泉湖小区假山和流水相映成趣,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休闲长廊里,记者们详细了解居民生活、休闲及子女就业情况。面对记者“生活怎么样”的提问,居民李奶奶心里乐开了花,回答道:“生活好了呀!”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记者阿斯加尔·穆罕默德忍不住感叹:“我到过中国的很多农村采访,西藏、甘肃等等,但这是我见过最好的村庄,我想这就是中国乡村振兴的模样。”(玉溪日报记者 郑诗摄影报道)
华宁
5月20日,“驻华记者云南行”主题采访团走进华宁碗窑村和华溪镇甫甸社区下拖卓村,实地了解华宁陶瓷产业、柑橘产业和乡村振兴等情况。
在碗窑村窑街,记者们被一个个质地细腻、釉色斑斓饱满的陶艺品吸引住。“这种颜色是怎么烧制出来的”“一件作品有多少道工序”“釉色如何调配”“从开始制作到成品出来要多长时间”……针对记者们的提问,讲解员及陶艺师从华宁陶的配料、制泥、制坯,讲到配釉、施釉、烧成,让记者们了解到了整套制陶工艺流程。在制陶车间里,部分记者还在陶艺师指导下动手拉坯,亲自感受华宁陶的魅力。
记者一行随后来到碗窑村内的慈云寺,慈云寺内设立了华宁陶云上艺术博物馆和华宁县陶博物馆展陈馆。记者们通过参观华宁古陶、现代陶的经典作品,进一步探寻华宁陶的历史文化脉络。
在讲解员带领下,记者们还实地参观了古窑遗址之一大岭圪窑。长长的阶梯龙窑依山而建,一个高过一个的窑口让记者们惊叹不已。
“华宁陶陶色优美、做工精致,我想向泰国网友推介华宁陶。”在碗窑村每到一处,泰国自媒体记者陈慕筠都在用镜头认真记录着自己所看到的一切,希望通过网络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华宁。
“来到碗窑村了解了华宁陶的历史,听到了很多古老的故事,世代制陶人薪火传承陶艺美学,这让我十分触动。”越南《人民报》驻华记者杜微沙表示。
之后,记者们来到了美丽富饶的华溪镇。夏日阳光下,华溪镇的万亩柑橘生机勃勃,青绿色的果子挂满枝头。“我们所在的村子是华溪镇甫甸社区的下拖卓村,这是一个汉彝杂居的自然村。村民们以种植柑橘为主,截至2020年底,下拖卓村种植柑橘600余亩,产量175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640余万元。”身穿民族服饰的讲解员带领记者们在柑橘园中穿梭游览,让大家对远近闻名的“柑橘之乡”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这是我在中国第一次看到以种植业为主的农场式乡村,在我的国家老挝,用于种植的土地主要是山地,而这里的种植田地如此平坦辽阔。”来自巴特寮通讯社的通讯员冯蒙尼·菲萨莫纳感慨道,“这里种出的柑橘看起来个头大,味道非常不错。”
随着采访的深入,采访团一行沿着村内道路,先后参观了下拖卓科技走廊、文化广场、水上烧烤休闲区,了解下拖卓从落后小村到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新农村的美丽蜕变过程。(玉溪日报记者 马兰摄影报道)
澄江
“村子改造后,给村民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现在外面来的人越来越多了,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5月21日上午,天气晴热,澄江市右所镇吉花社区马房五组77岁村民李绍坤坐在家门口的文化长廊里纳凉时,接受“驻华记者云南行”采访团两名成员采访。
当天上午,在马房村党群服务中心,澄江市右所镇组织委员高冬良向“驻华记者云南行”采访团介绍马房村乡村振兴的总体情况和提高群众生态环保意识的做法。随后,采访团在村内随机采访,了解村庄建设情况和村民生活现状。
“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在里面吃饭,每餐只要3块钱。”李绍坤指着前方的马房食堂介绍说。听了老人的介绍,采访团成员投以羡慕的目光。
马房村是澄江市乡村振兴示范点之一,曾获“云南省美丽乡村”称号。经过多年的发展,马房村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农旅融合发展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马房食堂外,采访团偶遇滇菜烹饪技能提升培训,采访团成员了解了云南烹饪文化并饶有兴致地品尝部分菜品。
“五一”假期过后,马房村“伐木累”民宿老板张聪略显松闲。他介绍说,“五一”未到,他家的五个房间全部被订满。这个民宿建于自家宅基地之上,已运营了两年。
当天下午,采访团一行还到澄江市龙街街道广龙社区了解生态移民搬迁的经验和做法。(玉溪日报记者 蒋跃摄影报道)
相关阅读:
- 玉溪市政府网站监管年度报表(2022年度) 2023-01-28
- 玉溪公路局机械化养护和应急中心2025年~2027年公路应急行业文化宣传服务项目(二次)成交结果公告 2025-03-14
- 玉溪春和现代花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2号地块技术服务运营及7号地块入园企业合作经营招标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 2025-03-14
- 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升级项目单一来源采购公示 2025-03-13
- 玉溪润嘉国有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财税咨询服务采购项目成交结果公告 2025-03-13
- 玉溪聚力打造零碳园区示范样板 2025-03-13
- 玉溪聚力打造零碳园区示范样板 2025-03-13
- 玉溪润宏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电能烤房智能过磅管理系统采购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 2025-03-12
- 从元江到澄江,一边温暖一边悠然——探访玉溪房车旅居营地系列报道之二 2025-03-12
- 玉溪持续推进“反对浪费、崇尚节俭”文明行动 2025-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