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53040020148653 | 文     号 |   |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14-10-21 |
全民共建文明城 创文让玉溪更美好
□ 记者 夏娜
红塔区地处滇中腹地,素有“省会屏藩”之称,是通往滇南和东南亚邻国的重要通道,更享有花灯之乡、云烟之乡、聂耳故乡的美誉。近年来,红塔区坚持“全面创建,全民共享”理念,围绕把红塔区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社会公平、文化繁荣、生态一流、法治优良、人民幸福的幸福美丽家园目标,积极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2012年被命名表彰为云南省第二批文明城市的基础上,红塔区深入开展新一轮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活动,通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让创建工作有保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创建工作,确保创建有实效、惠万家、美城市。
精心组织让创建有保障
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是进一步树立城市良好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红塔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将其作为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形象,推进科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与中心工作统筹安排,同步考核。
通过健全机构强保障,实行创建工作“一把手负责制”,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文工作领导小组,全区各级党政组织分层次组建创建机构,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密切配合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先后制定出台《红塔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意见》、《创建文明城市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和《红塔区申报省级文明城市测评目标任务分解》等,对创建任务进行目标量化管理,不断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积极发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作用,成立创建工作督查组,对创建工作全程进行督查督办。
目前,全区形成了“统一指挥、上下对接、归口管理、高效运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机制、“责权明晰、关系协调、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媒体曝光、文明督导、受理投诉、督促整改”的群众监督反馈机制、“专项测评、奖罚分明、责任追究、问责有力”的奖罚问责机制和“快速反应、责任到人、通讯畅通、指挥有力”的迎检应急机制,保证了创建工作有序、有效、有力开展。
“八大工程”全面推进创建工作
创建文明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红塔区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以求真务实为根本,以创新发展为手段,实施“八大”重点工程,全面推进创建工作。
实施“政务效能工程”,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以创先争优、“四群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活动的深入开展,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干部作风,全区81项重点工作纳入目标倒逼管理,政府科学决策、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不断完善。
实施“法制推进工程”,建设民主公正的法制环境。深入推进“法治红塔区”创建,全面推进“六五”普法、“三五”依法治区等工作。
实施“商务诚信工程”,建设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落实市场监管长效机制,营造诚信、公平、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认真落实法治政府八项制度、责任政府四项制度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广泛开展各行业各领域的主题创建活动,加快“诚信红塔区”建设步伐。
实施“人文素质”工程,建设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广泛组织开展“弘扬美德提升素质”活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编印相关德育读本,不断推进“道德讲堂”建设,组织开展了第三届、第四届红塔区道德模范、“红塔区好人”评选活动,基层文化站、文化室、农家书屋建设不断夯实,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实施“文化环境净化工程”,建设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发挥红塔区青科中心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省科普教育基地作用,充分利用聂耳故居、玉溪古窑遗址2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广泛开展以“心向党、爱劳动、有礼貌”、“学雷锋做美德少年实现中国梦”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教育活动,开展文明小公民、文明小博客、日行一善等活动。
实施“宜居便民工程”,建设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为抓手,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目前,完成新康井路、九龙立交改扩建、彩虹路建设工程,积极推进西河路、电气化铁路、平战结合人防工程、晋红高速、红龙路建设。实施荷花池片区新天地商业广场、康井路片区星海国际广场城市综合体项目,加快推进泷水塘片区改造项目建设。实施雨污管网改造工程,解决中心城区部分路段排涝等问题。
实施“平安益民工程”,建设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围绕建设“平安红塔区”,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启动网格化综合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实施“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精细化服务、社会化监督”的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位一体”大调解机制。2013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平安县区”,在中国最安全城市排行榜30个入围城市中位列第10名。
实施“环境美化”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着眼于建设具有现代都市气息的宜居生态城市,改善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开展拆临拆违工作,累计拆除临违建筑165万平方米,及时对中心城区拆除后的88个地块进行绿化美化。实施城乡绿化造林工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乱埋乱葬治理等,开展“生态、城乡、社会”三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完成植树119.4万株、造林面积2.4万亩,清除卫生死角1000余处,清除小广告2000余条,排查城中村废旧物资回收站点20余家,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创新载体确保创文出实效
通过活动吸引市民群众参与,运用载体提升人文素质,是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的有效抓手。红塔区积极拓宽载体,扩大群众参与面,让广大市民主动融入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确保创建工作出实效。
大力实施文明细胞创建工程,深入开展文明村、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等文明细胞创建活动,拓展“文明一条街”、“文明小区”、“绿色小区”、“平安小区”、“文明楼院”、“文明家庭”、“文明市民”等创建活动,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提高文明创建水平。
目前,红塔区共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小城镇1个、文明单位13个、文明村4个、文明社区3个,市级文明小城镇1个、文明单位29个、文明村4个、文明社区13个,区级文明单位142个、文明村9个、文明社区33个,各级文明村(社区)数占全区村(社区)比例达40%。
通过编制《创建文明城市宣传教育资料汇编》,利用红塔区聂耳社区宣讲团深入基层广泛宣讲,以“中国梦 高原情 红塔美”演讲比赛、“中国梦 劳动美”摄影比赛、“经典诵读”、“红歌大家唱”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市民崇德向善,按照“让善行义举上榜,为凡人善举立传”的工作思路,在全区机关、学校、企业、村(社区)中广泛开展“笑脸圆梦”善行义举榜建设工作,以点赞聚笑脸的方式推动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按照“群众参与、群众推动、群众受益”的思路,通过一张明白纸告知、一份责任书承诺、三种上榜方式推荐、一场评议会评议、一本光荣册展示,抓实善行义举榜建设工作。
截至目前,全区共发放明白纸93647张,签订责任书48760份,建“笑脸圆梦光荣册”312册,8000余人登上红塔区“笑脸圆梦”善行义举榜,评选推荐出429名最美人物,群众竞相争当上榜典型的良好局面逐渐形成。
全民参与让创文更具活力
创建文明城市,最终目的是为民惠民,让群众生活更幸福。红塔区牢固树立创建为民理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让群众在共建中共享、共享中共建,使人民群众在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中实现自我发展。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红塔区通过形式多样的媒体、社会、典型“三位一体”宣传方式,努力提高群众对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充分发挥“一报一刊一台一网一时讯一微博微信”平台作用,大力宣传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主要任务、工作措施和进展情况。编印《红塔宣传》文明城市创建专刊,《红塔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小册子》8万册,《文明玉溪》宣传折页10万册,《红塔区创建文明城市21问》10万册、《创建文明城市 争当文明市民——致全体市民的一封公开信》10万册等,在城区路口、公交站台等设立宣传栏、制作公益广告,在各机关、学校、企业、小区粘贴《文明城市》宣传画册5万张,在全区范围内积极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各乡(街道)以发放《入户通知书》、《告市民的一封信》等形式进行入户宣传,加大对居民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全区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社区志愿服务队等8支志愿服务示范队伍,广泛开展文明出行宣传,积极开展医疗义诊、搀扶老人过马路、发放创文宣传单、劝阻不文明行为等系列志愿服务示范活动,进一步带动全区各级志愿者组织、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在全社会营造了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08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