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251618164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25-08-20 |
峨山:盘活土地兴产业联农带农促增收
种植基地鸟瞰。通讯员 李江文 摄
□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宋蝶
近日,走进位于峨山县大龙潭乡鱼塘村的峨山太格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峨山太格果业”)冬枣种植基地,1000余亩冬枣已进入采收期。青红相间的果实沉甸甸地缀满枝头,数十名工人穿梭林间,娴熟地将成熟的冬枣采摘装筐后送往分选车间。
这片富有生机的土地,曾经却是闲置低产的“老大难”。“此前,这里3700余亩土地被闲置或低产利用,种植的软籽石榴、冬枣因为技术滞后、管理粗放,年收入仅百万元。”峨山县大龙潭乡党委书记师为奇介绍,为盘活该片土地资源,2023年底,该乡引进云南太格果业有限公司,签约落地“川津5号”早熟橘种植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占地约4200亩,计划总投资1.3亿元。
随后,峨山太格果业成立,基地同步开工建设,计划种植“川津5号”特早熟柑橘2900亩,建成全国连片面积最大的“川津5号”早熟橘种植基地,同时搭建冬枣温棚,优化1300亩冬枣种植技术,打造省内单体种植面积最大的北方冬枣种植基地。
通过土地改造提升、扩大开发范围、引进现代农业设施等一系列举措重新开发利用,该片土地重获新生,成为规模化、组织化、设施化、品牌化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种植基地。果树大量挂果后,预计年产冬枣1300吨、早熟橘8000吨,产值达1.2亿元,实现了土地价值的跨越式提升。
“基地目前有冬枣10万多株,大棚覆盖率达90%以上,预计今年实现冬枣大棚全覆盖。6万余株柑橘种植今年也将全部完成,预计2027年开始试挂果。”峨山太格果业种植基地管理人员王云波介绍,今年冬枣实施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后,果子的品质、产量比往年显著提升。
产业兴则百姓富。该基地通过产业联动、土地流转、就近务工等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以“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目前,短期用工约9000人次,提供长期岗位45个,长期工年收入可达7万元至9万元。“我们村没有外出务工的人基本都来基地打工,从家里到基地上班也就10分钟左右,非常方便。工资每天能有120元,还有加班工资,比种地收入高,在家门口就能有这样一份好工作,我打心底里开心。”鱼塘村村民高玉生说。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基地的扶持工作,积极申报水肥一体化项目,建立‘科技小院’、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等推动产业升级。同时,强化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基地用工需求库,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工人实用技术培训,让更多群众就地就近解决就业问题。”师为奇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