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251617951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25-08-19 |
生态优先推进多元发展绿美助力实现富民兴村
生态优先推进多元发展绿美助力实现富民兴村
——玉溪林草产业发展现状观察
林草部门工作人员到华宁益大茂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指导滇橄榄种植。
澄江市龙街街道西梅种植基地内,西梅苗长势良好。
玉溪高鲁高山牧业有限公司的牛群悠闲漫步。
孙浩查看干巴菌长势。
前来康养旅居的张阿姨带着孩子在景彝源庄苑赏花玩耍。
核心阅读:玉溪践行“两山”理念,厚植生态底色,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坚持“兴绿为要”发展产业,大力推动林草产业高质高效发展,不断促进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协同发展、绿水青山加速向金山银山转化,努力实现生态保护、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多赢格局。上半年,全市林草行业综合产值达62.91亿元,同比增长58.42%。
□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文雯 文/图
红塔区洛河乡,玉溪高鲁高山牧业有限公司的数十头牛正在林下悠闲漫步;华宁县宁州街道,70余亩滇橄榄让荒坡披上了绿装;澄江市龙街街道,30万株西梅苗茁壮成长;江川区雄关乡,3000亩林下中药材种植项目开工建设……
近年来,玉溪市强化高位统筹、改革赋能和项目引领,大力推动林草产业高质高效发展,逐步走出一条林禽、林果、林药、林菌、林菜、林蜂等林上、林下多元化发展,因林聚美、因林兴业、因林富民的生态友好型经济发展之路。
林下栽出鸡枞
绿化树下种蓝莓
今年7月,一则华宁县龙树山林下鸡枞培育成功的消息刷爆玉溪人的朋友圈。从今年2月“种”下600多窝“白蚁巢”至今,该基地共收获鸡枞34窝,最多的一窝有41朵、2.55公斤。
“人工培育林下鸡枞一般两到三年出菇,但我们基地当年就能实现出菇,并且从外形、味道和生长环境来看,都跟野生鸡枞一模一样。”华宁龙陈林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杰说。
据王杰介绍,培育鸡枞首先要选择红土布点打洞,然后把蚁食菌和白蚁放入洞中,再铺上薄膜。白蚁的分泌物与环境中的腐殖质、木质纤维等混合形成“菌圃”,鸡枞的菌丝体寄生在菌圃中获取营养。今年白蚁在“新家”生活时间短,菌圃营养还不够丰富,所以培育的鸡枞数量少一些。“培育一亩林下鸡枞的成本在6420元左右,第五年可实现亩产鸡枞100公斤、产值2万元左右,可连续出菇三十年。华宁县林业和草原局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为基地做好森林抚育,为鸡枞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赢。”王杰表示。
华宁县林下鸡枞培育仅是我市大力推动林草产业高质高效发展的缩影之一。玉溪林业空间资源广阔,林地面积达1484万亩,森林覆盖率53.06%,可利用发展林下经济林地空间968万亩。“玉溪始终坚持‘兴绿为要’发展产业,坚持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相结合,把营林造林融入产业考量。2024年,全市林草行业综合总产值达210.62亿元,同比增长23.44%;2025年上半年达62.91亿元,同比增长58.42%,林业产值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稳步提升。”玉溪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盛林说。
面对林草资源总量小、产业发展底子薄的问题,澄江市因地制宜盘活林草资源,将有限的生态资源转化为林草产业链条,积极构建“政策引领—要素盘活—科技赋能—联动增效”林草产业发展体系,深入探索拓展“两山”转化路径。2024年林草行业综合总产值达24.14亿元,同比增长21.09%;2025年上半年达17.46亿元,同比增长69%。
在龙街街道广龙社区大红山,成片的球花石楠、滇润楠、栾树等绿化树下,一株株蓝莓长势正旺。这是澄江在全市率先开展的林木和小浆果复合种植模式(试点)项目,也是澄江市引进社会资本,盘活可利用林地资源,推动林草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具体实践。该项目建设坚持生态优先,蓝莓种植与营造林措施紧密结合,既增加了土地收入,又减轻了林地支付地租的负担。216亩、5万多株蓝莓配套了水肥一体化设施,通过自动感应浇水施肥,高效又环保。“这些蓝莓是今年6月种下的,预计明年2月上市。虽然我们是第一次尝试林下种植,风险高、难度大,但现在看来长势还不错。作为澄江人,我们一定会把林木管护贯穿复合经营全过程,为保护抚仙湖出一份力。”该项目负责人管小七告诉记者。
澄江:工人股东一起当
江川:“白药故里”药飘香
在立足资源优势,推动林草产业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全市各县(市、区)林草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市场化导向,建立农户、企业、经销商、科研院所等多元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加强部门协调联动服务,完善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推动群众尽可能多地分享全产业链发展收益,实现生态保护、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多赢格局。
红塔区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布局、盘活资源,强化项目支撑,做优林下经济产业,做精特色经济林,做强苗木盆景产业,构建林草产业体系。全区2024年林草行业综合总产值达9.69亿元,同比增长22.97%;2025年上半年达2.21亿元,同比增长43.48%。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红塔区目前已成功创建森林乡村22个,森林旅游产值达6733万元,带动了200人就业,实现收入1760万元。
“澄江市完善‘林地一张网’,明晰发展重点领域、经营模式和可发展产业,不断拓展林下经济发展空间,建立‘11+1’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即发展林旅、林菌、林药、林菜、林禽、林畜、林蜂、林油、林果、林粮、林花模式加林木和小浆果复合种植模式),分领域、分品类多样化推进林下产业发展,并探索出‘国有林场+科研院所+公司+农户’联农带农模式,助力群众增收。”澄江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范长江说。
为实现国有林场的可持续发展,澄江市引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专家团队,在抚仙湖国有林场开展3858亩白蚁鸡枞和836亩干巴菌保育促繁。据该基地负责人、澄江市林下经济暨研学博士工作站负责人孙浩介绍,除了项目本身的经济价值外,还能叠加婚飞白蚁的药用价值和野生菌采摘的旅游研学价值,目前团队已在秧田冲建立了白蚁鸡枞菌种培育基地。作为林下野生菌保育促繁技术推广、样品展示、科普宣教及科研培训基地,今年已经接待好几批研学游客。
依托辖区3858亩国有林场,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专家团队深度合作共建林下鸡枞野生菌保育促繁农业合作社,澄江市海口镇新村村委会花山片区已累计培育本土技术骨干5人、能手20余人,带动村里31户农户以“劳务+地块入股”的形式参与到白蚁鸡枞保育促繁项目中,短期通过务工直接增收,长期依靠菌菇产销实现稳定收益,共享生态富民新成果。
在华宁县宁州街道郭家营社区黑泥塘小组,成片的滇橄榄让荒坡披上了绿装,一串串翠绿的橄榄果挂满枝头,煞是诱人。这是李妍菲返乡创业种植滇橄榄的第三年,70多亩的种植基地共种植华丰、华泰、玻璃甘等7个滇橄榄品种,亩产在9至14吨。
滇橄榄是药食两用植物,果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入药清热利咽、润肺化痰。2022年,李妍菲投资创办华宁县首家滇橄榄种植企业——华宁益大茂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云南省科学技术院的大力支持下,公司不断延伸产业链,目前已经研发出滇橄榄果脯、滇橄榄浸膏、滇橄榄粉及滇橄榄软糖等系列产品,正逐步从过去卖鲜果和果脯向更高附加值迈进。“滇橄榄种植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种植2至3年就可挂果,5年单株产量可达150公斤以上。我们在华宁县内已带动农户种植滇橄榄248亩左右,县外带动种植面积500余亩。目前正在建设滇橄榄加工生产线,今后将通过公司统一加工销售。”李妍菲说。
江川区传承曲焕章白药文化,规划白药文化产业园,打造江川“白药故里 草药之乡”新名片。规划适宜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2.2万亩,强化招商引资,精心策划包装一批林药、林菌项目。目前,九溪绞股蓝项目已完成200亩种植,长势喜人。维和制药在雄关林下中草药种植项目已签约落地,一期3000亩林下三七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年产值4000余万元,解决当地就业200余人。
变“靠山吃山”为三产融合
“绿美+”推进高质高效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截至目前,玉溪市共认定林业产业基地451个(含市级基地163个),建设面积24.4万亩;共发展林业企业397户;有服务业企业7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4个;拥有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1户、省级林业龙头企业48户;涉林企业“三品一标”92个、商标126个、专利220项。
在努力和探索背后,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产业小散弱,特色产业不明显;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不健全;主体培育不到位,品牌创建工作滞后;林草产品开发程度低,林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滞后;产业项目支撑不足,产业招商滞后等问题依然存在。
玉溪该如何突围突破,真正实现林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玉溪市研究制定《玉溪市现代林草产业高质高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林草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产业布局,提出供给侧、产业链、市场端、项目口、融合端、增收端6个重点突破方向,以全市‘一盘棋’的工作格局推进林草产业多元化发展。”李盛林表示。
华宁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胡军伟则认为,要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积极谋划项目;依托资源禀赋,做好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大力培育和扶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做好引领示范;加强科技指导和培训,强化要素保障,打通林草产业发展堵点,稳步推进林草产业快速发展。
在下一步工作中,多位受访者均提到,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三产融合。壮大“绿美+”经济,持续推进“绿美+全域旅游”“绿美+休闲农业”“绿美+康养”等业态升级,打造农林文体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林草产业绝非简单的“靠山吃山”,而是生态友好型经济的生动实践。唯有持续推动科技赋能和模式创新,方能让每一寸林地都释放生态与经济价值。据玉溪市林业和草原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市已发展形成以哀牢山、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依托的森林旅游休闲体系。全市共有森林康养、森林人家、农家乐(林家乐)等523家,共利用林地面积48.21万亩,产值48.06亿元。
在澄江市龙街街道养白牛社区的“森林抚仙湖”低质低效林改造项目西梅种植基地,30万株西梅苗正茁壮成长,丰收在望。
“这些西梅树苗是从新疆引进的早熟品种,3年挂果,5年进入盛果期,比其他地区早上市50天。预计后年果树会逐步挂果,成熟期一棵的果量在50公斤左右,一公斤的销售价格在60元到80元之间。”澂江禄充渔山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裁助理赵富雄说。自2024年10月建设以来,该项目已累计投资5000多万元,为当地提供400余个固定就业岗位,成熟期预计每天用工2000人。下一步,公司将继续追加投资,重点完善物流、仓储、深加工、文旅开发等配套产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联动发展。
红塔区洛河乡洛河村的景彝源庄苑被青山绿树环抱,50个前来参加夏令营的孩子正在教官的带领下,在周边的树林里体验捡菌的乐趣,5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康养旅居者则在悠闲地打牌、赏花,十分惬意。“这里气候宜人、饮食健康、价格公道,既可以徒步高鲁山,又可以进行蔬菜种植、林果采摘等农事生产体验,十分适合森林康养旅居。”来自湖南的张阿姨告诉记者。
景彝源庄苑的负责人李永芳深谙流量密码,这些年一直通过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不遗余力地宣传庄苑,其抖音账号最高一条推介视频点击量近70万。通过新媒体平台的不断传播,越来越多的旅居者慕名而来,他们多的居住两年,短的居住一周左右。“我们每年的接待量都在上万人,原有的房间不够住,现在正在改造新的房间。下一步,将加大提档升级力度,增加运动健身器材、药膳和彝族刺绣等,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康养旅居。”李永芳表示。
依托高鲁山这张亮丽名片,洛河乡已举办“山里碰头·龙腾洛河”系列祭龙节和火把节、“印象玉溪”户外运动嘉年华联赛、玉溪高鲁山越野赛暨云南省户外运动嘉年华山地越野跑等多项文体旅活动。同时,正在积极谋划法冲村委会老矣黑村文体旅融合发展项目,以现有徒步群体为依托,打造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路线。
短 评
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
□ 碧落
玉溪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原则,把营林造林融入产业考量,坚持扩绿、兴绿、护绿“三绿”并举,扎实推动林草资源高质量保护和林草产业高质高效发展,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
面对林草产业发展较快,但基数尚小的现状,玉溪唯有多措并举出实招,方能破解林草产业“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困局。
立足资源特色优势,大力实施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打造、市场主体倍增,主推“一县一业”“一业一链”“一链一品”。要在现有规模基础上,优化特色经济林提质增效示范基地建设,以中药材加工企业为突破口,引导经营主体围绕单一品种药材打造种植、采收、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建立林产业品牌目录清单,大力培育企业品牌,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发本土特色产品,开展绿色、有机、森林食品、地理标志等产品认证,推动“名品+名企+名产业+名产地”一体化发展。
大力开展林草产业招商,引导社会资本“进山入林”,构建集生产、加工、消费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体系。要持续推进“绿美+全域旅游”“绿美+休闲农业”“绿美+康养”等业态升级,打造农林文体旅融合发展新模式。积极创建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康养基地,推动森林康养与医疗、养老、体育、文化等行业深度融合。结合美丽县城、特色小镇、森林乡村、小微湿地等建设,挖掘木本粮油、森林药材、香精香料、苗木花卉等特色产业功能,发展乡村旅游。
加强部门合作联动服务,构建利益联结机制,让群众共享林草产业发展成果。要提高林权服务水平,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机制,带动林农积极参与林草产业融合发展,让林草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组织专家团队开展林下经济技术培训,传授林菌、林药、林禽种养技术,提升农户生产能力,解决实际生产难题。支持村集体探索利用集体林草资源,建设林草产业生产、加工、经营、服务设施和乡村旅游项目,通过发包或自主经营增加林农收入。
相关阅读:
- 筑牢经济底盘 夯实发展支撑 2025-08-19
- 元江供电局助力烤烟提质增效 2025-08-19
- 红塔区村(社区)工作者及村(居)民小组干部购买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服务(三次)终止公告 2025-08-18
- 周建忠到新平县调研时强调 引龙头育基地拓市场 把资源转换为富民产业 2025-08-18
- 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消费市场持续回暖 一组数据感受活力中国 2025-08-15
- 元江“产学研用”全链条推进冰淇淋小镇建设 2025-08-15
- 书写在绿水青山间的玉溪生态答卷 2025-08-15
- 书写在绿水青山间的玉溪生态答卷 2025-08-15
- 精耕深蓝,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中国经济圆桌会”聚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