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251592370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25-03-21 |
元江创新推进“院坝协商”工作——解锁基层治理密码书写民生幸福答卷
□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高乾恒
近年来,元江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创新推进“院坝协商”工作,通过搭建“面对面”协商平台,将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破解民生难题的实践密码,走出了一条具有边疆民族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截至目前,元江县政协已开展各类“院坝协商”36场次,涉及10个乡镇(街道)25个村(社区),形成共识132项,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6件,相关经验入选省政协典型案例,并在全省政协系统推广交流。
甘庄街道外来人口的“同城同权”之路
20世纪90年代,随着甘庄华侨农场蔗糖产业蓬勃发展,吸引了来自文山、马关、砚山等地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陆续定居于此。然而,长达30多年的户籍壁垒让210户907名外来人口陷入“同城不同户”的困境。子女无法就近入学、医保报销受限、婚育管理困难……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群众的获得感,更成为制约区域社会和谐稳定的隐患。
2024年,元江县政协将“破解外来人口户籍迁移难题”列为年度重点协商议题。2024年10月31日,元江县政协以“‘迁’走民忧,‘移’来民心——助推甘庄街道外来人员户籍迁移”为主题,在甘庄街道召开“院坝协商”议事会议,协商议事代表们聚焦外来人员户籍迁移难题,畅所欲言、建言献策,共商共议解决方案。
“无论从情感方面来讲还是从生活便利的角度出发,我们都期盼能真正融入甘庄,成为地地道道的甘庄居民。”外来群众代表在发言中道出心声。当地侨眷、政协委员张晶更是由衷地表示,希望通过“院坝协商”把外来群众最急盼的“户口迁移难”问题解决好,真正体现政协委员是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现场,县公安局结合群众的疑惑为大家详细讲解了户籍迁移的相关政策,以及需要准备的各项材料;县教育体育局、县民政局、县侨联有关负责人也分别结合各自部门的职能职责,有针对性进行了协商发言。
协商活动后,各部门迅速行动:甘庄街道简化了户籍迁移手续,并搭建“迁”走民忧“移”来民心微信工作群实时答疑;县民政局为户口迁移群众现有安全住所的门牌进行规范设置、编制;县教育体育局摸排出适龄儿童少年的信息并建立专门的学生成长档案……如今,已有234户953人完成户籍迁移,285名适龄儿童少年顺利入学,彻底打破“同城不同户”的壁垒。
老茶己村的“水困”变“水清”启示录
洼垤乡老茶己村是一个彝族聚居的山区村,由于地处喀斯特地貌,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老茶己村发展的重要因素。2019年,该村通过脱贫攻坚项目建成提水工程,但运行管理不善导致空耗费用高、供水不稳定,建成的提水工程陷入“建得起、用不好”的困境。
2022年7月7日,在前期深入调研走访的基础上,元江县政协在老茶己村搭台开展“洼垤乡老茶己村提水工程有关事宜”协商议事活动。在县政协组织下,乡村干部代表、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群众代表等20人围绕“加强和完善洼垤乡老茶己村提水工程运行管理有关事宜”议题互动交流、平等协商、达成共识。
协商活动结束后,相关部门积极行动。玉溪元江供电局安排洼垤供电所对提水站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指导按实际用水需求合闸提水,并利用错峰时段抽水,降低了变压器空耗和提水用电费用。老茶己村“两委”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经“一事一议”通过水费调整决议,新收费标准于2022年8月1日起施行。县水利局迅速组织技术人员为老茶己村新建100立方米蓄水池,解决了高处居民供水问题。洼垤乡党委和老茶己村“两委”健全运行管理制度,修订村规民约,明确水费标准和设施维护责任。
此次协商成果显著,不仅解决了老茶己村7个自然村854名群众的饮水难题,还入选2022年度全省政协“院坝协商”典型案例。同时,龙孔村民小组人饮及兼顾企业用水的提水工程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惠及龙孔村69户226名群众。
那诺乡移风易俗中的“痛点”破解
在哈尼族聚居的那诺乡,传统婚丧嫁娶习俗曾让村民苦不堪言。如办丧事“打摸搓”时吃流水席、消费高档烟酒、相互攀比,群众办丧花费巨大,“死不起”现象突出,高价彩礼也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当地群众深受陈规陋习困扰。
为规范婚丧事宜办理流程,2023年7月11日,在那诺乡哈施村委会开展了移风易俗树新风“院坝协商”议事会议。协商过程中,各方积极建言献策。非遗传承人李忙郎提出引导群众在丧事简办时控制宰杀牛羊数量;哈施村党总支书记王保福表示将加大移风易俗工作落实力度,并希望得到项目支持;政协委员段文华介绍了创新基层治理推动工作开展的经验;那诺乡党委书记金城提出抓好重点人群工作,加大投入和宣传力度;县委宣传部参会人员承诺利用媒体资源加强宣传并提供资金支持;各县级职能部门也针对问题进行了回复,承诺在各自领域给予帮扶。
“院坝协商”结束后,协商成果迅速转化落实。在制度建设方面,成立“红白理事会”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多项方案和制度,规范红白喜事标准,修订村规民约并广泛宣传,实行“一事一户一档”,有效劝导村民合理操办红白事。宣传教育上,利用双语广播、宣传标语等多种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示范引领层面,组织党员干部带头抵制不良风气,发挥乡贤、非遗传承人的示范作用,积极争取乡村振兴项目,防止因婚丧嫁娶而返贫。同时,职能部门加强食品安全检查,为群众集中办客提供保障。
截至2024年12月,那诺乡共登记报备办理白事119起、红事32起,丧事平均办理费用从15万余元降至5万元,婚事由平均20万元的高价彩礼减至5万元以内。红白喜事报备审批率、死亡火化率、进公墓安葬率均达100%,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得到根本性转变,“厚养薄葬”观念深入人心,群众负担明显减轻,乡村文明和群众精神风貌得到极大提升。
者嘎村“美丽经济”的蝶变密码
澧江街道者嘎村是傣族原生态村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先后荣获多个荣誉称号,并获得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支持。然而,在发展过程中,村内管理出现诸多问题,制约了进一步发展。
2023年4月28日,以“协商唤醒‘沉睡资源’院坝共议‘美丽经济’”为议题的“院坝协商”议事会议在者嘎村召开。30余位政协委员、相关部门负责人、企业代表和村民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最终达成7项协商共识,涵盖环境管理、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
者嘎村在协商成果转化过程中,实现了全方位发展。通过网格化管理赋能传统村落保护与生态文化传承,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传承文化景观。文旅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与民族文化传播成效显著。安全生产治理与风险防范机制不断完善。传统村落风貌管控与特色景观打造彰显民族特色,新建房屋统一标准,融入文化符号。农副产品销售与交通秩序规范化管理有序推进,建设特色市集,规划停车场。民族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非遗传承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文明村寨建设相互促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各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如今,者嘎村实现华丽蝶变。先后荣获国家AA级乡村旅游风景区、市级红旗党支部等荣誉称号。2024年,全村接待游客量达到9.7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94.55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万元。
这种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院坝协商”模式,已成为元江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基层实践的生动注脚。下一步元江县将继续贯彻落实全省政协“院坝协商”行动推进会部署要求,深化“院坝协商”实践创新,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推动协商成果转化为惠及百姓的实际行动。
相关阅读: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站工作年度报表(2022年) 2023-01-28
- 元江公路分局2025年绿美公路成交结果公告 2025-03-21
- 元江公路分局青龙沥青拌合站规划、搬迁、环保资质申报项目成交结果公告 2025-03-21
- 2025年第一批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春和街道孙井社区高效设施农业示范项目(一期)中标结果公告 2025-03-21
- 全市教育体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