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8993232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18-12-17 |
【改革开放40年】元江县:砥砺奋进四十年 铸就辉煌新业绩
沐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踏着改革开放的鼓点,勤劳质朴、智慧勇敢的元江各族儿女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全面奏响改革开放、开拓创新、艰苦创业的时代强音,谱写了与时俱进的新篇章,铸就了气势磅礴的新业绩。
40年改革开放砥砺前行
改革开放40年,元江县经历了“改革探索”“结构调整”“转变方式”“深化改革”四个发展阶段。
——启动改革和探索发展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元江县委、县政府按照“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全面推进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重点的改革,打破了农村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经济,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突破了指令性的统购统销制度,推动了经济体制的加快转轨和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1980年,成立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元江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进入发展的新阶段,翻开发展的新篇章。县委、县政府大胆探索,因地制宜提出“山顶蓄水,山腰发电,山脚灌溉”的思路,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治水办电,山坝结合,开发热区,振兴元江”的发展之路,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一百个农村初级电气化县之一。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阶段。党的十四大以来,元江县委、县政府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出发点,全面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抢抓云南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发展机遇,大力发展以芦荟、茉莉花、热带花卉等为重点的热区特色产业,热区特色生物资源开发迈出成功步伐。
深刻认识“没有山区的发展就没有全县的发展,没有山区人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县人民的小康”,切实把发展烤烟产业作为发展山区经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烤烟生产不断实现历史性突破,真正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
坚持把工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突破口,大力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带动战略,成功引进云锡、万绿等战略合作伙伴,初步形成了以矿冶、水电、制糖、建材、特色生物资源加工为骨干的工业框架,工业经济发展从质到量都取得了突破。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阶段。党的十七大以来,元江县委、县政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要求,以结构调整、城乡统筹、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全面推进国有集体企业、财税、政府机构等改革,资本、人才、技术等市场要素不断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甘庄、红河华侨农场在全省13个华侨农(林)场中率先撤并乡镇,实现“三融入”目标;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的改革稳步推进。
——全面深化改革促跨越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元江县委、县政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成功破解国营红光农场改革、滨江片区棚户区改造和集体预留用地集中开发等发展难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强力推进“五网”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品位,统筹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与全市同步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持续强大动力。
40年改革开放成就辉煌
斗转星移,沧桑巨变。40年的奋力拼搏,元江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辉煌成就。
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民经济持续蓬勃发展,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经济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2017年,实现现价生产总值815542万元,是1978年的203.5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5136万元,是1978年的162.87倍;农业总产值333365万元,是1978年的117.46倍;工业总产值334019万元,是1978年的190.11倍;财政总收入73441万元,是1978年的98.57倍,2016年和2017年,连续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产业发展先进县。
经济结构变化明显,优势产业初具规模。坚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通道经济、热区经济”,突出抓实“特色生物资源、清洁能源、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大健康”五大产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三产联动发展格局。2017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为197998万元、175886万元、441658万元,分别是1978年的88.59倍、167.19倍、613.41倍。
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坚持城市规模扩大与功能完善并举,高标准完成县城新区建设,建成了惠隆佳园、商贸城、太阳城广场、文化大舞台、十里滨江道等一批精品工程,县城建成区面积由1978年的0.58平方公里扩大到2017年的3.8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0.9%,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5.41%,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面推进“五网”基础设施建设,玉磨铁路、元蔓高速公路快速推进,建成了玉元、元磨、石红等高速公路81.5公里,县乡公路全部硬化,全面推进村组、乡村公路建设,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全县现有中型水库4座,在建1座,小型水库44座,水利化程度达64.27%;元江通用机场已完成选址;城乡电网覆盖率、通电率、户通率均达100%;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行政村4G网络覆盖率达100%。
改革步伐日益加快,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始终把深化改革作为跨越发展的重要动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重点改革统筹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和教育、财税等改革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民族立法工作成效显著,颁布施行《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自治条例》《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水工程和河道管理条例》;殡葬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监察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农村资金互助会和退出科级领导岗位干部管理工作等被列为全市深化改革试点。
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快,人居环境全面改善。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力抓好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元江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县城面山绿化被杨善洲绿化基金会授予“元江县杨善洲纪念林”称号,2017年森林覆盖率达54.63%。全面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县城空气环境质量和生态质量指数持续居全市前列,县城环境空气优良率为98.8%,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县。
社会民生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贫困乡镇和贫困行政村均已达到脱贫退出标准,贫困发生率为1.4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果,荣获全国文化模范县、中国楹联文化县、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城乡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顺利通过国家督导评估。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得到完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哈尼棕扇舞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彝族“阿哩”“傣族狮子舞”和“塔朗哈尼生态保护区”成功列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建立完善了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较好地解决了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提高,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6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06元。
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依法治县进程加快,保证了宪法和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深入推进“平安元江”建设,营造了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高,荣获“云南省平安县”称号,连续6年荣获“无邪教县”称号。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着力实施先锋模范工程、战斗堡垒工程和阵地建设工程,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党员队伍从1978年的3701人发展到2017年的11307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驰而不息狠刹“四风”,坚持“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严肃查处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实现根本好转。 (元江县供稿)
相关阅读:
- “两新”“国补”下乡进村 创新服务激活农村市场消费活力 2025-03-14
- “两新”“国补”下乡进村 创新服务激活农村市场消费活力 2025-03-14
- 新化乡奏响烤烟备耕“奋进曲” 2025-03-13
- 凝心聚力开新局——2025年全国两会巡礼 2025-03-12
- “三强五微”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民族团结之花绽放易门县浦贝乡阿姑村 2025-03-11
- “三强五微”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民族团结之花绽放易门县浦贝乡阿姑村 2025-03-11
-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解读报告新部署 2025-03-07
- 江川区科技赋能种猪养殖打造农业发展新标杆 2025-03-07
- 洋潦营新居:党群携手绘就绿美宜居乡村新画卷 2025-03-05
- 澄江市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 2025-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