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8993228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18-12-17 |
【改革开放40年】新平县:光辉的历程 丰硕的成果
改革开放40年来,新平县委、县政府不断深化县情认识,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勇于实践,走出了一条符合县域实际的创新发展之路,县域综合实力增强,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质量大幅改善,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改革引领发展
新平县改革开放,始于在农村推行和完善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县10个公社、122个大队、1781个生产队,建立责任制的有1734个生产队,占97%。从1980年开始,新平县对国营工业企业实施了承包制、租赁制等改革措施,进行以厂长负责制、工效挂钩、劳动合同制为内容的企业领导、分配、用工等管理制度的改革。县综合厂、县糖果厂、县汽车修理厂、县建筑工程公司由集体所有制改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县皮鞋厂、县印刷厂等企业把产权转让给个人;县商业局以贸易公司为试点,进行“三项改革”,适当扩大“五个方面的自主权”;以县饮食服务公司为试点,实行利润超额分成经营责任制;县百货公司、扬武旅社开展扩大企业自主权工作;县饮食服务行业的24个自然门店全部实行国有民营;供销系统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发展饮食服务、旅社、副食、糕点、家具、五金家电、建材等多种经营。
新平县国土面积达4223平方公里,居全市首位,境内矿产、水能、生物、旅游资源丰富,是名副其实的国土资源大县,又是生物资源大县、特色少数民族大县和著名的革命老区县。“十二五”期间,新平县迎来了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成为了全市继红塔区之后,第二个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的县(区),人均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了翻番,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两位数以上增长。其中,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7%,人均生产总值增加了1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倍、年均增长17.8%;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5.7%;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257.6亿元。县域综合实力稳居全省2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前列,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平县保持改革定力,加快改革步伐,成立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及9个专项小组,积极稳妥地实施了殡葬、营改增、产业扶持政策等300多项重大改革,经济、文化、生态、教育、卫生、扶贫、党建等各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建制镇示范、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营改增等国家、省、市级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完成。
实干铸就辉煌
改革开放40年来,新平县委、县政府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抓牢党建这个核心,抓实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抓紧民生这个大事,协同推进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县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生了深刻变化。
2004年,新平县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亿元,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2016年,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考评中,新平县被评为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产业发展先进县,名列第三;2017年,新平县被列为全省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先进县,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截至2017年底,全县实现现价地区生产总值139.67亿元,比1978年的4580万元增长57.4倍,年均递增11%;人均生产总值(GDP)达47868元,比1978年的215元增长42.2倍,年均递增10.1%;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54732万元,比1978年的616万元增长250.2倍,年均递增15.2%;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42.55亿元,是2011年26.66亿元的5.3倍,年均递增32.3%;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61.6∶13.1∶25.3调整为2017年的14.5∶38.6∶46.9;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2亿元,是1978年1534万元的157.9倍,年均递增13.9%。
县域经济蓬勃发展。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平县聚焦主导产业发展,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巩固提升高原特色农业、矿冶等优势产业,大力培育现代服务、生物加工等新兴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稳中调优:以柑橘为主的水果产业逐步壮大,蔬菜产业提速发展,畜牧产业规模化发展加速,农业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被列为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工业经济稳中向好:传统产业稳步复苏,新产业快速发展,工业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服务业发展迅速:完成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编制,荣获云南年度全域旅游“星”品牌称号,戛洒旅游小镇建设成效显著;对外贸易持续扩大,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本地企业线上销售额突破亿元,被列为“云品出滇”“品牌兴县”示范县。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40年来,新平县致力于完善基础设施,“五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生产条件日益完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截至2017年底,新平通用机场完成初步选址,玉磨铁路新平段顺利推进。全面推进大戛高速公路建设,开工17条隧道、35座桥梁。墨临高速新平段启动建设,积极开展永金高速新平段、戛洒至者东段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快构建二级公路网,完成国道213线新平段改造,县城至磨盘山、建兴马鹿塘至金山丫口至戛洒、老厂至大红山、水塘至者竜二级公路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大力建设农村公路,公路通车里程由1978年的937公里增长到5712.7公里,公路网密度由0.22公里/平方公里增加到1.35公里/平方公里。通公路行政村从26个增加为123个,实现了全部行政村通硬化水泥路。完成“宽带乡村”国家试点工程,行政村互联网宽带实现全覆盖,4G网络及光纤宽带建设持续推进,市民免费上网二期工程建设完工。“互联网+”广泛应用,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全面推广,数字图书馆投入使用,教育信息化二、三期工程建设完工,网络购物、移动支付融入日常生活。
城乡面貌不断改善。40年来,县城布局和功能不断优化,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截至2017年底,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4.52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39.24%,县城建成区面积达6.45平方公里,比1979年增5.45平方公里;城镇道路达58.7公里,比1979年增36.7公里;公园绿地面积76公顷,人均公园绿地14.28平方米;各类路灯、景观灯达9741盏;饮用自来水普及率达95.5%。县城西进框架基本拉开,北片区棚户区改造顺利启动,南片区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完成建兴集镇迁建、水塘集镇特色提升,戛洒特色旅游小镇建设成效显著,扬武、戛洒被命名为全国重点镇。建成美丽乡镇10个、美丽乡村159个、新农村58个、示范村10个、整治村114个、民族特色村寨3个。城乡管理进一步加强,人居环境大幅改善,荣获“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
人民生活日益富裕。统计数据显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2013年的7806元,增长57.3倍,年均递增12.3%;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259元,比2013年的8245元增长48.7%,年均递增10.4%。1978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只有238万元,人均储蓄11元,到2017年末分别达到654468万元、22429元。2017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34717元,比2003年的6082.5元增加28634.5元,增长4.7倍,年均递增13.2%。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71117元,比1978年的476元增长148.4倍,年均递增13.7%。
文化事业繁荣兴旺。2017年全县有规模以上省级联网直报法人单位3家、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64家,比5年前增24家;直接从业人员1332人,比5年前增478人;文化产业增加值12209.41万元,比5年前的11248.07万元增961.34万元。文艺创作百花齐放,编辑出版了《中国彝族经典文化图集》《新平楹联集》《中国民间故事集·新平卷》《文化新平》《手艺新平》,扶持部分重点作家作者出版《恋上新平》《爱神之门》《壮美新平诗韵200首》《白胴体红舞鞋》《只缘身在哀牢山》《龙桑与南娥》等文集。在市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有170件作品获市级以上奖项,成功创建了中国楹联文化县和中华传统诗词之乡。
社会发展更加和谐。2017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42所,教职员工2909人,在校学生38695人。40年来,新平县教育水平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城乡社保体系日趋完善,脱贫攻坚全面推进,民生民利持续改善。截至2017年,实施美丽100校园行动计划、“全面改薄”等项目326个,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督导评估,县幼儿园晋升为省一级一等示范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8%;推进戛洒、建兴敬老院及4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建成老年活动室32个;整合投入资金8.1亿元,市、县、乡288个机关单位3039人深入开展“挂包帮”,178名工作队员驻村帮扶。46个“直过民族”整村推进项目进展顺利,贫困发生率降至0.81%,脱贫攻坚取得关键性突破。
奋力开创新局面
成绩虽可喜,前景犹可期。展望未来,前程锦绣。改革开放40年,是新平县有史以来发展最快速的时期,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
改革开放40年来,新平县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县情,扎实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的实践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地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断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才能进一步坚定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念和信心,才能更好地凝心聚力,推动新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新平县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县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外地经验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努力探索符合新平的科学发展路子,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实现未来发展的目标,新平县必须坚定不移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依靠改革开放解决前进中不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0年来,新平县在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和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阶段性任务结合起来,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大事来办,坚持不懈地实施“民心工程”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今后的发展,新平县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勤政为民,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才能不断创新局面。(玉溪日报记者 陆合春)
相关阅读:
- 亿元级大产业:番荔枝成为滇中果盘明星的高光历程 元江25吨香蕉首次出口中亚 2025-03-14
- 亿元级大产业:番荔枝成为滇中果盘明星的高光历程 元江25吨香蕉首次出口中亚 2025-03-14
- 亿元级大产业:番荔枝成为滇中果盘明星的高光历程 元江25吨香蕉首次出口中亚 2025-03-14
- “妈妈的味道”40年不变的秘密——通海“米小溪”米线店的温情故事 2025-02-12
- 红塔区市场主体培育成果丰硕 2024-11-14
- 高举改革开放旗帜 凝心聚力塑造玉溪发展新动能 2024-09-02
- 我市农业农村改革成果丰硕 2024-07-10
- 玉溪大抓改革开放向深处发力 2024-06-24
- 奥运冠军世界冠军走进校园 分享奋斗历程传递奥运精神 2024-05-22
- 习近平在重庆考察时强调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 2024-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