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251610928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25-07-07 |
激发爱国情怀 赓续红色血脉——参观秀山公园“德高行远·朱德通海居所展陈”小记
秀山公园内的朱德元帅铜像。
游客参观“德高行远·朱德通海居所展陈”。
□ 本报记者 饶平 文/图
盛夏七月,通海县秀山历史文化公园(以下简称“秀山公园”)古木苍翠,人流如织。在海云楼入口处,朱德元帅嫡孙朱和平题写的“德高行远”匾额庄重肃穆,为新开放的朱德旧居增光添彩。
通海秀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云南省四大名山之一。其古建筑群初辟于汉,兴建于唐,历经各朝代修建,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德高行远·朱德通海居所展陈”在完成提升改造后,于7月1日正式对外开展,成为公园的新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共同缅怀革命先辈,传承红色基因。
旧居红色印记闪耀时代光芒
“德高行远·朱德通海居所展陈”于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在海云楼重新开放。这座承载着朱德早年革命足迹的两层小楼,成为通海红色文化版图上闪亮的地标。
据了解,在此次提升改造中,秀山公园不仅对旧居建筑本体进行了修缮、加固,还对展陈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全面提升,恢复朱德居住在秀山时的生活场景,呈现其生平事迹,增加了朱德铜像广场、多媒体室和图书室,室内展陈面积近400平方米,采用图片达90多幅。整个展陈由前言、3个主题展厅及朱德铜像广场组成。主题展厅从“川北出了个朱建德;云南陆军讲武堂通海籍挚友的慧识;滇南剿匪奠红军游击战术之基;重访通海,故地重游;赓续朱德红色领袖文化展宏图”5个部分,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朱德元帅青年时代追求真理、投身革命的光辉历程,讲述了朱德与通海这片土地的深情故事。
“我们收集了大量史料材料,重新组织编写文案。通过大量的史实和资料的展出,充分展示朱德同志的一生,还有朱德与通海结下的美好情缘,让这个展陈成为秀山公园新的文化亮点。通过这次展陈,也让广大游客充分了解红色文化,增强爱国情怀。”秀山公园管理处主任杨国智说。
展陈汇集了众多珍贵史料、老物件,通过图文展示与场景复原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再现了朱德在通海的生平事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来自昆明的游客方芳说:“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珍贵的史料,更加深刻地了解朱德元帅英勇革命事迹,这也启发我们不忘初心,传承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续写青春华章,努力作出更大的贡献。”
跨越世纪的家国情怀
步入展区,一段鲜为人知的青年朱德奋斗史在眼前徐徐铺展——
1913年,朱德从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受命到滇南剿匪。1915年,应老同学谭兆福、范石生邀请,朱德来到通海,在这里生活了近半年时间。他先住在城西的周家花园,后移居秀山海云楼。在海云楼居住的6个月里,通海成为他完成剿匪使命的“中转站”“大后方”。他深入了解通海的历史文化、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研究滇南剿匪战术,广交朋友,集思广益,为日后走上革命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13年后,他在秀山上总结出的滇南剿匪游击战术在井冈山时期得以应用并发展,成为朱德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962年,身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朱德再次来到通海,视察杞麓湖,调研工农业发展情况,还写下了《访通海县》一诗,表达了对通海的喜爱与赞美。诗中“此地文物胜,花桩百样殊”的赞叹,饱含着他对这片土地历久弥深的眷恋。这份跨越世纪的家国情怀,成为展陈中最动人的情感纽带。
红色基因滋养时代新人
展陈还突破传统图文界限,在多媒体室内,历史影像动态呈现朱德运筹帷幄的身影;图书室珍藏的史料书籍可供人静心研读;复原的起居室内,简朴的木床、书桌无声诉说着革命者的清贫与坚韧。来自昆明的游客李晓明驻足良久,感慨地说道:“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它有了呼吸和温度。”
“了解朱德元帅在通海的岁月,让我们懂得伟大始于平凡。”来自玉溪的游客许永清说,“他总结战术时的智慧,深入群众的作风,都是穿越时空的精神财富。”正如朱和平所寄望的,通海正依托这一独特资源,全力打造玉溪朱德红色文化区,让红色血脉在新时代澎湃不息。
走出展馆,朱德元帅的铜像在夏日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座历经百年沧桑的海云楼,不仅见证了青年朱德“问策于民、求索真理”的思想蝶变,更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精神桥梁。正如展陈结束语所写:“时代变迁,沧海横流,朱德的英名与功绩永垂千古。”当参观者抚摸斑驳砖墙,诵读铿锵诗句,红色基因已然化作心灵的灯塔。“德高行远”四个字既是朱德元帅巍峨人格的丰碑,更是对后来者无声的召唤。
相关阅读:
- 陈静 2025-07-01
- 胡江辉在讲授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时强调:讲政治懂业务敢担当有情怀以过硬作风抓好工作落实 2025-07-04
- “红色引擎”驱动绿汁铜韵焕新生 2025-07-04
- 通海县委常委会召开第164次会议 2025-07-04
- “德高行远—— —朱德通海居所展陈”开展 202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