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211315283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21-12-21 |
县纪委县监委为乡村振兴注入“廉动力”
近年来,通海县纪委县监委找准监督支点,在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系统治理等方面持续用力,加快清廉村(社区)建设,为高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廉动力”。
瞄准关键,压实责任。梳理基层权力运行的风险点,运用“两书一函”督促提醒主责单位和部门管行业、管作风,维护好群众利益。紧盯村组集体“钱袋子”,将党内监督、村务监督、上级监督嵌入财务支出审批流程,并以“线上+线下”亮单据的形式接受社会监督;针对集体资产资源发包、项目招投标不透明、腐败易发多发现象,督促发案乡镇学习先进,落实公共资源交易委员会对“四议两公开”、合法合规、风险评估的审核把关责任,遏制集体资产资源流失。
标出“雷区”,强化警示。采取案例通报、警示教育大会、处分决定宣布、旁听庭审、巡察反馈会等形式,强化广大党员干部党纪法规教育。将村组权力清单作为教材和“见面礼”开展培训,让村组干部知晓哪些事不能做,明白哪些事应该做、怎么做,为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开展工作指明方向。
协同发力,综合施治。在村(社区)探索廉情监督员网格驻点监督,做到诉求在网格中受理、矛盾在网格中化解、风险在网格中防范、问题在网格中整改。督促主管部门修订完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违法违规建筑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等制度办法,回应干部群众关切。依托“片区协作”监督,重点监督集体“三资”富集、信访举报量大的村(社区),强化民生领域专项巡察检查。
文化浸润,崇廉尚俭。将廉洁思想与传统文化、乡贤文化、群众身边腐败典型案例有机融合,结合革命遗址、文物古迹、宗祠家训中的清廉元素,以民俗传习馆、文化长廊等形式,打造一批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相适应,与乡村文化传承、保护相协调的廉政文化示范点。全面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依托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形成从家风到干部作风,再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良性互动。(玉溪日报通讯员 张建波)
相关阅读:
- 峨山县“十五五”规划编制及富泉立交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服务竞争性磋商公告 2025-03-14
- 区纪委监委护好农村集体“钱袋子” 2025-03-14
- 县纪委监委加强监督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2025-03-13
- 县纪委监委“全员办案”提升审查调查质效 2025-03-13
- 多肉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2025-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