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是我国第七个“敬老月”。为在全社会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尚,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围绕“敬老爱老,全民行动”这一主题,本报选取了一些敬老爱老和睦家庭、基层老年维权先进典型、落实老年优待政策先进典型、养老好风气村组、基层老年协会先进典型、为老服务先进典型、“最美孝心少年”及“老有所为”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报道。从今日起,本报陆续推出这组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在红塔区北城街道梅园社区101号的老宅里,破旧的灶台前,系着红领巾的11岁少年刘曹红熟练地生火、切菜、舀汤、盛饭,这仅仅是他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段。自父亲意外去世后,年迈的爷爷奶奶丧失了劳动能力,母亲精神失常,在梅园小学上四年级的刘曹红以稚嫩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在学校,刘曹红是一名品行端正、生活淳朴、勤奋好学的学生。在班级事务上他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不仅积极完成老师交给的工作,而且能主动帮助老师管理班级,得到老师的信任,同学的喜爱。
这是个懂事的孩子。当同龄的孩子还在妈妈怀里撒娇、在爸爸身边吵要玩具时,他早已挑起了家里沉甸甸的担子。
低保补助是刘曹红家主要的经济来源,为了维持家里的正常开支,年迈的奶奶要坐车到较远的地方打工赚钱,破旧简陋的家里常常是刘曹红和爷爷相依为命。困苦的生活没有压倒这个幼小的孩子,每天清晨6点半,刘曹红早早起床帮爷爷喂好鸡鸭才去上学。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每当看到路边有塑料瓶,他就捡起带回家,到周末卖后给家里贴补家用。爷爷身体不好,刘曹红每天放学后就忙着煮药、做饭、喂鸡、写作业。
暑假时,刘曹红干起了收废品的活计。他的愿望很简单,爷爷每次买药要花好几十块钱,如果能通过收废纸、塑料瓶赚钱,爷爷就可以多买几次药。下定决心后,刘曹红起早贪黑累了一个暑假,最终赚到了400多块钱。当拿着所有的钱交给爷爷时,村里知道这件事的人都被感动了,不少人把刘曹红当做教育孩子的典范。
对刘曹红来说,幸福就是通过自己的劳动赚了钱,给爷爷买了药。当问及收废纸这件事时,刘曹红说:“当赚到65块钱时,爷爷给我买了本《作文大全》;当赚到80块钱时,爷爷给我买了1斤瘦肉。妈妈和爷爷的病一天没有好,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上四年级以后,由于爷爷生病,四肢无力,走路太久都会摔倒,因此,除了要照顾妈妈和爷爷奶奶的饮食起居,刘曹红还必须承担起家里的所有活计,他每天要做饭、洗碗、扫地、洗衣服、喂鸡鸭、干农活,到了晚上才有时间学习,完成家庭作业。在学习上,刘曹红是一个舍得吃苦、认真学习的孩子。他曾对老师说,“老师,我要好好读书,将来当一名医生,把我爷爷的病治好。”
刘曹红的手掌上长满了老茧,这是生活给予这个坚毅少年的“勋章”。在学习和干家务之余,这个勤奋的孩子仍然坚持收废品补贴家用,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笑对生活的困难,迎接美好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