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53040020148650 | 文     号 |   |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14-12-17 |
红塔区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2.31万亩
年终岁末,红塔区中低产田地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传出好消息,全区2014年中低产田地改造完成总投资4152.53万元,完成改造面积2.31万亩。投资、改造面积双双超额完成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
多年来,红塔区始终坚持“农业稳区”发展思路不动摇,将中低产田地改造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促进农业招商引资的基础性工程来实施。今年初,区委、区政府就统筹区水利、财政、农业、国土、烟办各相关责任部门的“五小水利工程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省级财政资金中低产田地改造以奖代补项目”、“国土整治项目”及“烟叶生产基础建设项目”,打破了部门、条块分割,实现了项目大统筹、大联合。集中时间、人力、财力,综合利用,降低改造成本,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对辖区内中低产田地进行连片改造、规模治理,并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安排、连片推进,将中低产田地改造成为“沟成网、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农田。
据悉,2014年,红塔区新修沟渠5条,总长7.82千米;机耕路14条,总长23千米;铺设灌桩管网6件74.38千米;修建水池239个,总容积为32500立方米;修建坝塘9座,总容积为54600立方米;修建小水窖1315口,总容积为26300立方米;修建提灌站5个,总装机258千瓦;投资100万元进行生物农艺措施建设。
项目区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后,一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项目区实施工程治理后,将有效协调土、肥、水、气、热生态条件,创造良好的作物生长生态环境,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减少工作日投入。二是加快土地流转。项目区生产条件改善后,将促进农业招商,使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流转,经营向规模化发展。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可获得土地租金和打工收入。三是获得社会效益。项目的实施将促进土地利用结构、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有效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高产稳产,提高环境容量,促进劳动力转移,缓解人地矛盾,加快农村脱贫致富,提高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科技素质,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和两个文明建设,初步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喜人局面。四是获得生态效益。项目通过配套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和田间道路系统等措施,改善了水、肥条件,提高了土壤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能力,生态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通讯员 姜克宇)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08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