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46858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14-05-19 |
华宁小黑药要闯大市场
离第二届南博会开幕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谢红就整天忙得脚步不着地,才建好的新工厂设备要调试到最佳,新开发的小黑药软包产品要设计印制、展会上使用的宣传资料要整理,新确定的经销商也要一个一个洽谈,前期市场调研的情况需要汇总分析……
谢红是华宁县万家香食品有限公司的创办人,自从十多年前与小黑药结下不解之缘后,谢红的全部精力就投入到了这上面。谢红说:“我是把小黑药这个产品当儿子来养,希望他能早一天长大成材。”
在华宁人眼中,小黑药是一种再寻常不过的食用补品,用其炖鸡蒸肉清香四溢、补肺益肾。华宁人喜食小黑药,也会吃小黑药,炖鸡、蒸肉、蒸鸡蛋,还可用来做小黑药炒饭,其独特的辛香味不仅能让肉味、蛋味更浓香,当地的彝族同胞还习惯用小黑药治疗肾虚、腰虚、哮喘等病症,用小黑药炖鸡已在民间沿袭数百年历史,是民间妇女产后的滋补佳品。由于小黑药本身就是一种能祛病养生的好药,其炖制出的鸡不仅香味独特、肉嫩汤鲜、营养丰富,而且还具有清肺排毒、散寒止咳、滋阴补肾、行血通经等功效。是一种药食两用的传统食材。而华宁县的餐馆做的小黑药炖鸡,也是一道风味独具的特色菜,受到不少食客的热捧。
小黑药在华宁受到普遍喜爱,能不能把它做成一种商品,让更多的人来分享它的好处。十年前,谢红萌发了这个念头后,就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他是个说做就做的人,第一批产品生产出来后,在华宁本地试销,销路还不错,并且销量还逐年增长。但是接下来问题也就接踵而至。
2006年华宁柑桔节期间,谢红的瓶装小黑药被列为柑桔节期间的礼品,一上市,就被卫生部门叫停,禁止对外销售,还对他进行了处罚。原因是小黑药虽然在当地食用历史悠久,也为当地群众普遍接受和喜爱,但作为一种商品进入市场,则需要相关的审批材料,谢红当时想不通:“这个华宁人吃了几辈子的东西,为哪样就不能作为普通食品生产?”不服气的谢红跑到省卫生监督部门咨询,结果人家翻遍了食品和药品的审批目录,都找不到有关小黑药的一点资料。
谢红一下蒙了,眼看自己辛辛苦苦开发出来的小黑药就要胎死腹中,情急之中他找到了省里食品药品有关方面的专家,省里的专家给他指出了一条路,小黑药要想顺利进入市场,就必须得为他办个“身份证”——申报新资源食品来解决。
从此谢红走上了漫长而艰辛的申报之路,根据新资源食品申报要求,他从2006年7月开始请有关部门做营养、毒理、成份等检测分析,上上下下、前前后后,谢红和家人跑了多少次昆明和北京自己也说不清了。直到2010年5月他才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国家卫生部的新资源食品认证,“这几年光搞这个认证就花了近40万元钱。”
取得国家新资源认证后,谢红便有了一把开启市场的钥匙。接下来,谢红又为自己的小黑药办理了“QS”认证等相关进入市场的手续。“到现在,我把所有相关的手续全办齐了。”谢红欣慰地说。虽然历经波折,但谢红显得信心满满。
有了进入市场的准入证明,谢红又借力县上设立华宁工业园区新庄片区的食品加工小区买下了5亩土地,投资200余万元建设新厂,准备放手大干一场。
在新厂建设中,谢红在经营策略上也进行了及时调整:“以前我们的小黑药主要走的是礼品经济这条路,但现在礼品这条路正变得越来越窄,我们就要调整销售策略,走市场化的路子,让小黑药进入千家万户,这样市场更广更宽。”
如何让小黑药进入家庭,谢红在包装和宣传上也把功夫做足。“以前我们用的是瓶装的包装,但顾客买回去后不知怎么用,量也不好掌握,这次我们专门进了一台软包装的包装机器。我们还专门印制了介绍小黑药的宣传资料,并按照每次家庭做一个菜的量来分装,顾客买回家,按照说明操作,就可以做菜了。”他说。
谢红说,新厂建成后,一年的产量会有200多吨,产值2000多万元。下一步,由于野生小黑药资源有限,谢红还打算搞人工栽培试验。“我们现在的原料已从省内收到了四川、贵州,但要大规模地生产,仅靠散收还是不行,非得自己搞基地。”谢红说。
在经过了十余年的磨练后,谢红的小黑药已经是万事俱备,现在最主要的就是市场推广。而6月6日将开幕的第二届南博会,就是谢红和他的小黑药的推介宣传主战场,对于市场开拓,谢红显得信心十足。(记者 潘绍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