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华宁县科协特别注重办好农函大教育、普及公众科技和提高青少年科技意识,使全县科协工作在创新中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县科协继续办好农函大,培养更多的乡村科技人才,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三棵树”的农业发展产业决策,充分发挥农函大的优势,在五个乡镇开办了柑桔、核桃、苹果、梨树、蔬菜等8个专业,17个班,招收学员1519名。其中:党员294人,妇女288人,基层干部199人,少数民族598人,采用课堂面授和实地操作相结合办班。本着因地制宜,按需施教,学用结合,学以致用,讲求实效的目标,聘请省、市、县上有名的苹果、梨、蔬菜、柑桔、核桃方面的专家为学员讲课,到田间地头指导,深受学员欢迎。通过学习培训,经过考试合格率达100%,培养了一批有技术,留得住,用得上的乡村科技人才。办完后做到跟踪调查,完善服务,总结经验,不断改进。使农函大办学持之以恒,稳步发展,让更多的群众多学实际实用技术,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在生产生活中不断凸现效应,农民的科技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农函大工作档案管理规范,上报农函大信息有6篇被省农函大工作简讯采用。年底,成功承办玉溪市2016年度农函大工作交叉检查暨年终考评会议。
当中,特别重视高海拔山区的科普工作。地处山区的富民村委会农户通过调查、外出参观学习,自发引种昭通苹果4000亩左右。为指导富民村委会种好苹果树,县科协主动作为指导农户成立了聚农优果蔬果种植协会,争取市级组织建设经费1万元,发放苹果栽培技术书籍120本,先后邀请省级、昆明市、昭通市苹果方面的专家到村开展苹果技术培训3次,到田间指导3次,并给予把脉问诊。对于苹果早期整形,田间管理给予了较好的指导,避免农户走弯路增加种植成本,增强种植信心。
公众科技普及工作主要是搞好科普宣传、科技讲座和科技下乡,这是科协实现自身工作目标和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科协推广普及科学技术工作更有效的办法。一年来,我们开展了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为主题的“科技三下乡”、“防震减灾日”、“全国科普日”大型宣传活动4次。参加单位39个,参与人员147人,展出展板144块,悬挂布标21条,发放资料78种,68020份,受益人次53300人,免费义诊115人。从多领域、多内容、多角度全面向广大居民广泛宣传科学思想和方法,普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合理利用能源的基本知识,积极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提高了群众的科技、健康、法律意识,从而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是大家义不容辞的职责。让青少年从小树立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意识。一是县科协专门组织青科中心和华一中的青少年科技教师参加第31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评活动。我县教师陈东宝老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生动形象地向专家及各位老师讲解的发明,进行演示和交流。经过三天的展示、比赛和答辩,陈东宝获云南青少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为华宁县的科技创新活动开了一个好头。二是成功举办“华宁县第四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国家级32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投入经费1.5万元,通过出台文件、科技辅导员培训、作品评比表彰、组织开展科普进校活动等措施,今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收集到作品种类、数量、质量比上年好,共收到作品305件,组织专家开展评比,145件作品获得县级奖励(其中一等奖36篇、二等奖50篇、三等奖59篇),并将获奖作品中的77件作品上报市参赛、有31件作品被推荐到省级参评。上届3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28篇,获得省级一等奖1篇,获得省级三等奖13篇;获得市级一等奖3篇、二等奖8篇、三等奖17项。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和科技教师搭建了一个科技创新交流的平台,经过4年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已成为全县青少年科技爱好者、科技教师展示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平台和品牌活动,在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推进科技教育事业发展方面做出了应有的成绩。三是在城关社区科普大学上利用暑假时间举办“城关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科普知识讲座”。不断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科技素质。四是对参观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征集作品80篇一等奖7篇、二等奖15篇、三等奖30篇、优秀奖28篇进行表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