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91086917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19-10-08 |
元江县:光辉的历程 辉煌的成就
元江县各族人民紧紧凝聚在党的旗帜下,辛勤耕耘,和祖国共同成长,凯歌行进,取得了令人自豪的辉煌成就。回顾历史,我们看到的是一条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裕之路,一条改天换地创造奇迹辉煌的历程。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
70年的光辉历程
元江县同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一穷二白、百业待兴,经济十分落后,没有像样的市政设施和基础工程,群众缺衣少食。在党的领导下,元江县各族儿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惧艰险、敢为人先的拓荒精神,开基创业,立纲立纪,在希望与艰难中前行、探索与曲折中奋进,努力在白纸上绘就多彩的画卷。
元江县是全国茉莉花的第二大产区
1980年成立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以后,元江县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翻开了发展的新篇章,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山坝结合,治水办电,开发热区,振兴元江”的经济社会发展之路,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一百个农村初级电气化县之一,为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元江县抢抓云南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战略机遇,大力发展以芦荟、茉莉花、热带花卉等为重点的热区特色产业,坚持把发展烤烟作为发展山区经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不断推动烤烟生产实现历史性突破,逐步培育发展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同时,坚持把工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突破口,大力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带动战略,成功引进云锡、万绿、金珂等战略合作伙伴,初步形成以矿冶、水电、制糖、建材、特色生物资源加工为骨干的工业框架,工业经济发展从质到量都取得了新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的改革稳步推进,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
芦荟加工生产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元江县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富县、创新强县、开放兴县、共享和县”发展战略,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强力推进“五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品位,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为与全市同步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动力。
砥砺奋进,春华秋实
70年的辉煌成就
回望新中国发展历程,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华秋实,元江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辉煌成就。
元江成为云南最大火龙果种植基地
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县域经济实力快速提升。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增量及规模显著扩大,财政实力不断增强。2018年,生产总值达85.92亿元,是1952年的1502倍;农业总产值33.94亿元,是1952年的1221倍;工业总产值51.05亿元,是1952年的34035倍;地方财政收入7.45亿元,是1954年的5727倍。特别是近年来,连续两年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产业发展先进县。2018年,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132元,是1980年的107.6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06元,是1952年的474.3倍。
荔枝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经济结构调整实现重大变革,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提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走“全力转方式、调结构,提升一产、促进二产、强推三产,实现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通道经济、热区经济”,突出抓实“特色生物资源、清洁能源、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大健康”五大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形成三产联动发展格局。2018年,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为20.8亿元、20.6亿元、44.4亿元,分别是1952年的422.76倍、17166.67倍、6529.41倍。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先进县、民营经济争先进位10强县。
正在加快推进的元江滨江生态城市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坚持规划引领,按照打造“滨江花果城、避寒养生地”发展定位,着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美丽县城规划建设,高标准完成县城新区建设,建成惠隆佳园、商贸城、太阳城广场、文化大舞台、十里滨江道等一批精品工程,县城建成区面积由1978年的0.58平方公里扩大到2018年的3.8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0.9%,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5.41%,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县城。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成73个“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全面推进“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85.6公里,县乡公路全部硬化,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全县现有中型水库4座,在建1座,小型水库44座,水利化程度达64.27%;元江通用机场已完成选址;城乡电网覆盖率、通电率、户通率均达100%;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行政村4G网络覆盖率达100%。
杧果种植成为助农增收的支柱产业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同步全市率先基本实现脱贫。2013年以来,共争取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688亿元,实施各类扶贫项目211个,整合各类资金25亿余元,至2018年,全县有6001户23954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底的15.56%下降到0.27%,全县2个贫困乡(镇)和33个贫困行政村均已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和教育、财税等领域改革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殡葬制度改革实现“五个100%”。党政机构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蹄疾步稳。创新改革思路,融资1.75亿元完成国营红光农场改革任务,有效盘活了3.6万余亩热区国有土地资源,农村资金互助会和退出科级领导岗位干部管理工作等改革探索被列为全市深化改革试点。
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努力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元江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县城面山绿化被杨善洲绿化基金会授予“元江县杨善洲纪念林”称号,2018年森林覆盖率达55.49%。自2012年以来,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4%;治理水土流失217.6平方公里,县城规划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9%以上,环境质量和生态质量指数持续位居全市前列。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县,乡(镇、街道)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命名全覆盖,其中1个乡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命名。
哈尼族“棕扇舞”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民生福祉不断提升。建成各级各类学校103所,现有在校学生31913人。实施完成县乡村体育健身基础设施工程729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加至1.81平方米,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哈尼棕扇舞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彝族“阿哩”“傣族狮子舞”和“塔朗哈尼生态保护区”成功列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棕魂》获第五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荣获全国文化模范县、中国楹联文化县称号。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得到完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8%和96%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被国家信访局评为信访工作“三无县”,荣获“云南省平安县”称号,连续七年被评为玉溪市“无邪教县”。
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党的建设质量不断提高。(中共元江县委宣传部供稿)
相关阅读:
- 亿元级大产业:番荔枝成为滇中果盘明星的高光历程 元江25吨香蕉首次出口中亚 2025-03-14
- 亿元级大产业:番荔枝成为滇中果盘明星的高光历程 元江25吨香蕉首次出口中亚 2025-03-14
- 亿元级大产业:番荔枝成为滇中果盘明星的高光历程 元江25吨香蕉首次出口中亚 2025-03-14
- 四通八达路路畅内畅外联道道通——我市交通运输发展成就综述 2024-10-21
- 四通八达路路畅内畅外联道道通——我市交通运输发展成就综述 2024-10-21
- 重塑信心凝聚合力再创玉溪教育新辉煌 2024-09-12
- 备战新高考 再创新辉煌 2024-08-20
- 奥运冠军世界冠军走进校园 分享奋斗历程传递奥运精神 2024-05-22
- 残疾人事业取得显著成就 2022-11-02
- 见证建党百年辉煌全民共读红色经典 2021-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