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91006523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日报 | 公开日期 | 2019-01-21 |
构建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城市
步入发展新时代,在创新驱动成为全社会共识的背景下,我市再次掀起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新高潮。如何坚持创新引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成为两会热议话题。
列席人代会的市科技局局长李世华介绍,我市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的创新发展理念,举全市之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在创新驱动、聚集动能上取得了一系新突破。主要表现在:创新能力有了新提升。全市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专利有效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全省第二。创新主体有了新进步。全市省级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位居全省第二。我市成为全省唯一获批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州(市),通海县成为全省唯一入列国家创新型县建设单位。创新资源有了新聚集。我市与省科技厅达成协同创新合作,依托重点大学、科研院所构建起了包括招才引智、协作创新、科技信息对接交流在内的一系列高层次创新平台。国家创新创业人才、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级技术创新人才和团队培养建设进一步提升。
全市创新发展由单一技术合作向整体协同合作转变,科技对接活动由定期化向常态化转变,实现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2018年,全市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5%,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推动玉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
李世华认为,实施创新驱动,聚集发展新动能,建成创新玉溪,还需进一步营造创新氛围,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位置,把科技创新工作作为重要绩效考核指标,在全社会形成良好创新氛围。要进一步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推动国家和省级高新区提档升级,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工业园区转型发展,提升科技支撑发展能力;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要进一步强化研发平台建设。通过建立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支持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校共建研发机构、中试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推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逐步建立研发平台,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进一步强化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通过聚集创新资源,重点引进国内外拥有领先专利技术和教学科研成果,推动玉溪重点产业技术突破,让资源优势高效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并带动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要进一步聚焦产业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县(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全覆盖,重点推进卷烟及配套、矿冶及装备制造、高原特色农业转型发展,大力支持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现代物流、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要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双创中心建设,推动科技众创空间提档升级。要进一步提高创新研发投入,发挥财政科技投入引领和撬动作用,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增强创新发展动力。
市人大代表、红塔区凤凰街道党工委书记杨美琼认为,地处中心城区的凤凰街道要紧扣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目标,只有创新发展模式、治理方式,才能为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围绕现代城市发展需要,在推进“退二进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积极适应消费升级需求,推动传统批零住餐业及娱乐业转型升级,要大力发展包括金融、物流、文化、旅游等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现代城市经济体系。要依托钱瓜山工业旅游项目、中心城区金水河治理项目、玉溪青花街建设项目,立足传承和弘扬玉溪窑文化,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打造城市文化新名片,大力发展城市文化旅游产业。要依托国家级高新区、红塔集团及高校教育等资源,积极搭建包括启迪众创、造物空间、大学生创意集市在内的一系列创业创新平台,吸纳双创人才,聚集创新资源,打造电子商务、文化创意聚集高地。要充分发挥交通、区位、生态优势,加大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带动效应强的优质项目,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园和商务楼宇提档升级,大力发展总部楼宇经济,聚集新技术,集纳新模式,培育新业态,壮大新产业。同时,要进一步创新城市社会治理和生态治理,提升城市管理能力,优化投资营商环境,营造创业创新生态,打造宜居宜业城市,为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市政协委员、高新区龙源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经济发展部副主任杨泰彪认为,在经济调整转型的大背景下,要加快提升园区和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才能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就高新区龙泉片区而言,除了抓好规划引领,强化招商引资,抓实项目建设,提升服务层次外,还应突出搭建创新平台,聚集创新资源,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园区发展内生动力,为推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结合龙泉片区实际情况,就是要围绕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聚集区目标,联合云南省科学技术院、天津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加快推进云南省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园项目的实施。尽快推动包括项目可研编制,新能源电池检测中心、电池和材料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中心、安全性实验防护场所、中试生产线等具体项目落地。同时,要立足产、学、研结合,加快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建设,加快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平台全覆盖,大力推动智能制造。(玉溪日报记者 唐文霖)
相关阅读:
- 一季度核心城市房地产市场回暖 2025-04-08
- 仙福钢铁配套项目建设正酣 2025-04-03
- 云南玉昆1∶3负于上海申花 球迷热情点燃城市激情 2025-04-03
- 县纪委监委跟进监督推动和美乡村建设 2025-04-03
- 亚洲花卉科创谷研学基地改造项目比选公告 2025-04-02
- 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5-04-02
- “大玉医”城市医疗集团凝血分析仪配套使用耗材采购项目单一来源采购邀请函 2025-04-01
- “大玉医”城市医疗集团颅内球囊扩张导管等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2025-04-01
- 科技创新赋能鲜花产业绽放新活力 2025-04-01
- 现象级创新,中国后劲如何?(读者点题·共同关注) 202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