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8972974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日报 | 公开日期 | 2018-10-29 |
通海大力发展鲜食玉米种植
近年来,通海县立足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确保杞麓湖水质好转为前提,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减少化肥用量多、农业废弃物多的蔬菜品种,扩大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海县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生产大县,每年蔬菜种植面积约30万亩,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既给杞麓湖保护治理带来较大压力,也影响了高原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通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等相关部门迅速行动,结合通海有种植鲜食玉米历史实际和市场需求,经过可行性论证和试验示范,积极引导农户由发展饲用玉米种植转变为发展鲜食玉米为主的玉米生产产业结构,形成了以河西镇为主,辐射全县各乡(镇、街道)的种植规模。据县农业部门统计,全县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已由2015年的几千亩发展到2018年的3万余亩,年产鲜食玉米4.8万吨,产值1.5亿元,形成了通海县继蔬菜、烟草及花卉产业之后又一新产业。
据通海县农业局局长溥发高介绍,鲜食玉米平均亩产达1600公斤,按目前均价3元/公斤计算,亩产值达4800元。鲜食玉米种植除了给种植户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外,还具有生产成本投入少、农业面源污染小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众多优势。
据农业部门测算,种植鲜食玉米每亩比种植蔬菜少施用农药600毫升、化肥35公斤,按今年种植3万亩鲜食玉米计算,共减少农药施用量18吨,减少化肥施用量1050吨,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有效削减了农业面源污染。此外,在县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农户鲜食玉米种植的生产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解决蔬菜连作障碍,并通过鲜食玉米秸秆还田利用,有效改善土壤结构,解决板结问题,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玉溪日报特约记者 师云波)
相关阅读:
- 通海:烟苗管护忙 2025-04-07
- 通海:种植彩色水稻 助力乡村振兴 2025-04-01
- 通海:种植彩色水稻 助力乡村振兴 2025-04-01
- 通海:春日好“丰”景 2025-04-01
- 通海秀山千盆杜鹃盛放待客赏 2025-04-01
- 我市举行绞股蓝示范种植现场培训会 2025-03-27
- 我市秋豌豆种植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2025-03-27
- 我市举行绞股蓝示范种植现场培训会 2025-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