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7571433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17-05-25 |
点亮建兴整乡脱贫新希望
“进村公路硬化了,冷库建起来了,政府还补助种苗,种植蔬菜肯定划得着。”看到脱贫攻坚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原本在外地种植烤烟的新平县建兴乡建兴村委会石门村的李德雄重回老家,租地种植了60亩青花和白花,第一茬蔬菜的纯收入就超过5万元。李德雄告诉记者,通过宽敞的机耕路,他直接把青花从菜地运送到建兴乡集镇上新建的冷库,以每公斤3元的保护价卖给收购公司,确保稳赚不赔。青花收完后,现在种植了80多亩的烤烟,烤烟卖完后,接着再种植青花,全年赚的钱就多了。
“建兴要抓实产业发展核心,按照‘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小树快长大’的发展思路,做到老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着力发展。”建兴乡党委书记周志兴认为,能否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是否能培植稳定产业,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长期以来,建兴乡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传统种植业,种植作物包括玉米、水稻、小麦、洋芋等,但收益往往并不理想。前几年,乡里也调整产业结构种植过烤烟,但因为海拔较高,大部分地区不适宜烤烟种植,几年过去后,烤烟种植也不再是当地产业调整的首选。
围绕如何进一步破解产业发展困境,提升产业发展效益,加快显现产业脱贫效果,建兴乡党委、政府作了深入的思考并最终作出决定:一是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压缩玉米、苦荞和小麦等作物的种植规模,引导群众因地制宜,积极发展青花、白花、小甘蓝和毛豆等经济作物,切实增加群众收入;二是发展设施农业,紧紧依靠科学技术,积极加强农业和田间基础设施建设,不断降低劳动成本,增加单位收益。
在产业结构调整具体操作过程中,建兴乡采取典型示范、组织带头、规模连片、科技保障和市场开拓等工作措施来保证产业转型顺利实施。2016年,建兴乡积极引进新平东绿公司发展高山蔬菜,建成总库容8290立方米的蔬菜冷库和占地10亩的马鹿社区蔬菜育苗场,有效解决了群众购苗难、卖菜难等问题,极大调动了当地群众种菜的积极性。
李德雄是建兴村第一个引进来的蔬菜种植大户。在建兴乡冷库正式收购蔬菜的日子,前去卖菜的李德雄高兴地说:“有了这个冷库,卖菜就相当方便了,再也不用拉到新平县城去卖了。”
石门村的李德福在乡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也种了4.5亩的青花,没想到第一次卖菜就让他尝到了甜头,一批青花就有1.4万元收入。“下一步我还想继续扩大种植规模,争取今年脱贫致富。”李德福笑着说。
“以前没种过,只吃过买来的青花。”石门村47岁的朱应春边收青花边与记者聊天。春夏之交,正是小春收获的季节,朱应春与同村的15个姐妹帮青花种植大户李德雄打工,每小时可以挣10元工资,还学到了青花的种植管理技术。
为扩大蔬菜产业种植面积,建兴乡还践行“支部找出路,党员当大户,能人进支部,群众快致富”的原则,开启“党员当大户”带头种蔬菜的模式,动员党员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调整产业结构,引导群众奔向小康之路。
建兴村委会主任刘国学就是“党员当大户”的其中一员。今年1月,他租了60亩土地种植青花、白花、甘蓝三个品种。刘国学介绍,建兴村目前蔬菜种植面积308亩,其中党员示范种植219亩,带动普通群众种植89亩。为了提高蔬菜种植的收益,建兴村蔬菜种植户与新平东绿公司达成了协议,公司为农户们提供蔬菜收购保护价。刘国学说:“在党员的带动引领下,群众积极投入到蔬菜种植上来,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脱贫,一定会致富。”
除建兴村外,挖窖村等其他村委会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也得到突破。统计显示,建兴乡去冬今春的第一批蔬菜(青花、白花、甘蓝)种植面积870亩,涉及农户107户,菜农实现收入150万。给种植大户打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不仅增加了收入,还学到栽培管理技术,为今后增收脱贫创造了条件。下一步建兴乡还将实施万亩蔬菜发展计划,让蔬菜产业真正惠及民生,助力建兴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
相关阅读:
- 映月潭体育公园打造文体旅融合新地标 2025-04-08
- 锦秀社区综治中心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 2025-04-08
- 科技赋能兴产业联农带农助增收 2025-04-07
- 科技赋能兴产业联农带农助增收 2025-04-07
- 周建忠到峨山县调研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情况 2025-04-03
- 绘就“诗和远方”新图景 添彩高质量发展画卷 2025-04-03
- 元江县龙潭乡实施科学化育苗 2025-04-02
- 龙潭乡实施科学化育苗 2025-04-02
- 小石桥乡:菜豌豆铺出富民增收新路子 2025-04-02
- 红塔区推动基层减负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