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517803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15-08-07 |
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跻身全国“十强”
玉溪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顺利通过国家级测评
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跻身全国“十强”
8月6日上午,在苏州召开的2015中国卫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暨两岸四地电子健康论坛上传来消息: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顺利通过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成为全国通过测评的10个城市之一,也是西部地区通过测评的唯一地级市。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卫生信息化建设,从组织领导、财力保障、人员编制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2012年,我市创新“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模式,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了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初步建成了市级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市级卫生信息平台、卫生综合服务系统、卫生综合管理系统、居民健康自助服务系统“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三大应用系统”的区域卫生信息化体系,解决了过去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相对独立封闭运行、信息资源难共享、诊疗水平不高、群众缺乏“健康档案”等问题。
目前,我市已建成玉溪卫生云平台,实现了应用系统全面上线,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5%以上的村卫生室和4家市级医院、10家县级医院数据中心已接入市级平台,大批高质量的电子病历被整合到电子健康档案中,真正变“死档”为“活档”,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卫生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和互联互通。居民可登录电子健康档案查询系统和“健康玉溪”城市服务微信公众号,查询自身健康信息,直接参与自身健康管理,享受持续、跨地区、跨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医生可通过调阅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科学诊疗、用药提供详实依据;公共卫生管理者可对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进行适时管理,及时获取和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信息,制定处置措施。
同时,信息化建设也促进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我市正在推进的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改革、DRGs付费制度改革奠定良好基础,推动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监管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降低不合理费用,减轻群众看病负担,化解医保基金风险。
据介绍,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人均投入仅34.78元,但成效明显,惠及全民。目前,全市上线医疗卫生机构672个,综合上线率93.3%,日均使用近5000多人,基本覆盖85%以上的新农合参合人群。下一步,还将推进城镇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基本覆盖100%的城乡居民。
据悉,我市目前正加快与华为公司、腾讯公司等企业合作,拓展卫生信息化应用领域,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依托华为云计算中心,建设全市统一的卫生云数据中心;与腾讯公司合作,实现“互联网+居民健康档案”等,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研发基层移动APP,通过手机终端APP的方式,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市级卫生信息展示和应急指挥中心,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副市长杨洋受邀出席会议。(记者 赵琳 李敏灿)